经常在各位大佬的口中听到画面合成需要空气感,那么什么是画面的空气感,我们应该如何在画面合成中更好的处理画面空气感?
其实空气感这个词在小编眼里也是一个非常玄学的名词,空气感,非常难以描述。空气本来是看不到的,但是摄影机拍摄出来的镜头让你感觉到了空气的存在。相信大家都有过体验,某个早晨或雨后,呆在树林里,或看着远方城市,感觉到空气很清新,很美妙。这种清新或美妙,就是空气感的直观感受。空气感,与空气有关,也与镜头有关。这种现象在镜头上就形成了影调透视效果,借以表现空间深度和物体所处的空间位置。


合成中我们如何更好的体现画面的空气感 (主要是画面层次的应用,做好前后景别的虚实、对比、色彩饱和度控制),我们从空气透视和色彩透视两方面来讲解一下:
空气透视:
是由于大气及空气介质(雨、雪、烟、雾、尘土、水气等)使人们看到近处的景物比远处的景物浓重、色彩饱满、清晰度高等的视觉现象。物体距离越远,形象越模糊;或一定距离外物体偏蓝,越远越偏色重。

色彩透视:
颜色由于距离我们的远近不同,由于大气层的作用而引起的色彩变化现象,称为色彩透视。例如,街道两旁种着同样的树(当然它们的树叶是同样的绿色),但是我们看到的却是不同的绿色,近处的树叶呈黄绿色,逐渐远去便变成青绿色,更远的则变成青灰色。这种现象在我们登山远跳时也是十分明显的。远处的山峰和近处的山峰相比,色彩变化很大。了解色彩透视的变化规律,对于我们表现合成镜头中的空间层次、远近距离有密切的关系。

色彩透视的主要规律是近处色彩对比强,固有色强,比较暖;远处色彩对比减弱,固有色变弱,趋向灰色调,一般呈青、蓝、紫的冷灰色调。

空气与景物的色彩透视变化有密切的关系。空气的厚与薄、脏与净直接影响到色彩的远近变化。而空气的厚、薄、脏、净又常常与地域、季节、气候有关。例如高原地区空气洁净、稀薄,那里的色彩透视变化现象就不大显著,远处景物的色彩都很鲜艳。在工业城市情况就相反。
根据以上的分析,我们应该在合成镜头中去有意识的处理画面的前后关系,了解原理再应用在画面的合成中。